Taiwan Lit

Reports

「文學場域、現代主義與臺灣文學研究」密集課程側記

Taiwan Lit 2.2 (Fall 2021)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 密集課程

課名:文學場域、現代主義與臺灣文學研究

日期:2021年6月28日至7月1日

授課人:張誦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教授

授課大綱及閱讀材料 – 張誦聖

第一天(6月28日):

  • 我會首先根據個人經驗,簡單追溯一下上世紀七十年代以降,對人文學科產生了關鍵性影響的若干理論的發展脈絡。其次希望和大家一起思考下面這些問題:當代理論頻率甚高的典範更替對於「文學研究」這個學門具有什麼意義?提供了什麼有用的資源?抑或造成了那些障礙?對於普遍存在的「理論焦慮」,專攻台灣文學的研究者應該如何因應?
  • 今天的課沒有特定的閱讀材料,但是會傳給大家一篇相關論文,Rita Felski 的 “Digging Down and Standing Back” (English Language Notes 51.2 Fall / Winter 2013)。我會在課堂上簡單說明一下這篇文章跟我們討論的題目之間有什麼關聯。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參考德大出版的電子期刊 Taiwan Lit (taiwanlit.org) 上 Jessica Ssu-chieh Fan 的一篇評介,“Towards Postcritical Thinking in Literary Studies: The Limits of Critique by Rita Felski ”。

第二天(6月29日):

第三天(6月30日):

  • 郭松棻的中篇小說〈月印〉(1984)和台灣戰後文學史中幾個重要的美學流派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交疊關係,可說是佔據了一個特殊的臨界點位置。我們可以透過這部作品來結合討論這門課所關注的兩個議題,「文學場域」和「現代主義」。
  • 閱讀材料:
  1. 小說〈月印〉。
  2. 請各位讀一下我 2015年在《台灣文學研究集刊》裡發表的論文,〈郭松棻、《月印》和20世紀中葉的文學史斷裂〉
  3.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多讀一篇我在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裡介紹郭松棻的短文,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of the White Terror and Rupture in Mid-Twentieth-Century Taiwan”。

第四天(7月1日):

  • 「現代主義」是個非常重要、同時也高度複雜的概念、流派、歷史現象。我想從我個人的角度對它做一些新的反思。請各位讀一下我今年年初替Encyclopedia of Taiwan Studies (尚未出版) 寫的一篇介紹性短文, “Modernist Literature”
  • 附上一篇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Peter Bürger 所著 Theory of the Avant-Garde 一書的緒言,“Theory of Modernism versus Theory of the Avant-Garde”。
Sidenote

Footnotes